组合式空调机组样本-组合式空调机组标准
地源热泵机组选型:目前市面上各大品牌的机组有三合一和二合一两种,三合一即空调、地暖、热水三合一,这个看客户爱好和需要。主机功率配置根据室内风机的制冷量配置,根据业主可按80%-120%不同配置,同样的功率也可以选择1台主机或者2台主机并联,比如说2台30千瓦的肯定比1台60千瓦的要更加稳定。最后主机的品牌可推荐多个由客户爱好选择。
地源热泵机组选型原则:根据每个客户量身定做,已客户需要和满意为原则。
空调箱选型该怎么选择
一、空调箱选择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我们在进行空调箱选型时首先根据空调系统负荷计算结果确定该空调箱所需风量、风压、冷热量以及出风口噪声和空气过滤要求。但是由于设计或制造等多方面原因在使用中我们常发现选用的空调箱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有风冷不足、冷量不足、箱体外表结露、凝水盘溢水、表冷器段后带水等问题。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设备选型时严格把好质量关,防患于未然。自己的体会有下面几点:
1、箱体保温;为防止箱体外壳结露,国家标准规定箱体保温层热阻应不小于0.68M-2/KW同时还要防止箱体各段联接处产生的冷桥。保温材料目前多采用PEF或聚氨酯发泡。
2、迎风面风速:目前有些厂家为了缩小产品的外形尺寸,往往将空调箱的迎风面风速取得较大,这样就造成了空调箱表冷段后带水的后果;如档水板设计不合理,那这个问题就更严重了。所以在选型时我们应将表冷器迎风面风速控制在2~2.5M/S为宜。
3、漏风指标:国家标准规定,组合式空调箱在箱内静压为700PA时,机内漏风率不得超过3%。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现场空调箱漏风率竟有高达10%的现象。经分析这主要是由下面几点原因造成的。(1)密封材料性能不好。(2)机组结构设计不合理(3)现场安装质量差(4)大风量空调箱箱体刚性差,当启停运行时易产生变形。
4、冷热量不足:国内厂家的表冷器设计选型依据多以小样试验结果的经验公式进行放大计算,这本身就存在一定误差,且有某些企业自己没有试验条件而抄袭其它厂家的相关样本;这是目前造成国内许多厂家此类产品冷热量不足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在对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时一定要亲自了解其产品测试手段。
5、凝水盘溢水:这个问题是目前空调箱使用中发生最为普遍的一个现象,用户的反应也最为强烈。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这样几点:(1)迎风面风速过大。(2)表冷器处于负压段,机组出厂时没设水封。(3)凝结水盘的长度和深度不够。关于迎风面风速过大的问题前面已经讲过,对于机组所设置水封的高度以及凝结水盘的长度和深度值的确定,我们应在订货时根据表冷段所处负压值与厂家协商确定。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问题外,我们在考察时还应注意下面几个"小"问题。
1、采用双风机的组合式空调箱送风机风压应大于回风机的风压,否则会发生新风吸不进来的现象。
2、空调箱面板材料应优先采用钢板(外表喷塑)如采用玻璃钢材料做面板应注意防火问题。
3、大风量机组内应设分风板以保证气流能够增均匀流经过滤器和表冷器。
4、对大风量机组宜考虑将某些功能段合并(如将表冷段与加热段合并)以减少机组长度。
5、大风量机组应考虑将风机电机设置于箱体外部以节约能耗。
二、风机盘管选择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我国在风机盘管检测指标中有如下一些项目:风量、供冷量、供热量、单位风机功率供冷量、水阻力、A声级噪声、凝露、凝结水处理、电机绕组温升、热态绝缘电阻、泄漏电流、接地电阻这些指标。但我们在工程中评价一台风机盘管质量好坏的标准主要还是看其风量、冷量、噪声、耗电量这几个指标。
平时在选择风机盘管时不少人认为盘管技术早已过关,每个厂家的产品都大同小异,因而往往只从价格考虑。从上表我们可看出不同厂家的产品在冷量、耗电量、噪声方面确有不少差异。但仅从耗电量来讲,同款产品最大耗电量与最小耗电量之间相差23W,如果以某办公室盘管每天运行10小时,每年运行200天计算(年使用系数取0.6),每年可节约27.6度电,以每度电1.1元计算年节约运行费用30元。如果两者的价格相差百元,那增加的初投资将在三年多的时间中得以收回。这仅仅是经济帐不包括低噪声盘管对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工作人员身心健康所带来的好处。下面将谈谈具体选型时应注意的几点。
1、盘管冷量不足:这个问题是目前用户投诉最多的一个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不少企业没有自己的测试手段,样本上的参数从其它厂家的样本上抄袭的,且自己生产的盘管热工性能又较差(这主要是由翅片形式、胀管质量、生产工艺等造成)。因此建议在进行项目考察时应注意该厂家的测试设施与手段,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自己测试装置的厂家能产生出好产品来。
2、风量:目前我们在进行具体工程设计中往往是根据计算所得冷负荷通过查阅有关厂家的样本来选择风机盘管。如何考虑盘管的风量是一个问题。国内市场上多数厂家的盘管都只有一种三排管的,但也有厂家提供二排管的盘管。笔者认为对于大多数民用建筑空调系统而言选择二排管的盘管更为有利(对高湿度场合例外)。这是因为二排管的产品在同样冷量下风量较大,这将增大空调房间的换气次数,有利于提高空调精度及舒适性。同样冷量下,采用小温差、大风量送风,会取得比大温差、小风量送风更佳的空调效果。
3、机外余压:由于我国目前的盘管国家标准规定风机盘管的风量、冷量及噪声等参数的测试均是在机外静压为O的条件下进行的。但在实际使用中盘管出风口前往往要接一小段风管及出风百叶,另外有的工程中还设有回风箱,因此在实际使用中会发现盘管的实际风量要小于其名义风量,这样的后果就是房间风量减小,送风温差增大,空调的舒适性下降。有的设计人员为避免这种情况就在选型时按盘管的中档风量选取,以避免风量不足,但却增大工程的初投资。因而笔者建议在国内测试标准尚未改变的情况下,我们在盘管选型时应该优先选择有余压(一般应为10~15PA)的机组。
4、噪声问题:这是目前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差距较大的一个地方,也是目前盘管因质量问题而被投诉的一个要点。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多在于盘管中的电机与风机配置及匹配的不合理。另一个原因是厂家质量管理不严,装配工责任心不强,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所以我们在考察一个厂家产品时应查阅其由国家权威质检部门出具的该款产品(注意一定要是我们准备订货的那几款产品)噪声检测报告。对于选用批量较大的工程项目应现场抽样送有关质检部门检测。
除了以上讲的几条外,在盘管选型时还应注意其是否有质检部门出具的凝露试验合格报告。其凝结水盘保温应采用整体保温,水盘应优先选择长盘。此外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外型小重量轻的产品。关于电器方面的参数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厂家的产品均可达标,可不做为考察的重点。
洁净室空气净化的几种形式
1、箱体保温
为防止箱体外壳结露,国家标准规定箱体保温层热阻应不小于0.68m-2/kW同时还要防止箱体各段联接处产生的冷桥。保温材料目前多采用PEF或聚氨酯发泡。
2、迎风面风速
目前有些厂家为了缩小产品的外形尺寸,往往将空调箱的迎风面风速取得较大,这样就造成了空调箱表冷段后带水的后果;如档水板设计不合理,那这个问题就更严重了。所以在选型时我们应将表冷器迎风面风速控制在2~2.5m/s为宜。
3、漏风指标
国家标准规定,组合式空调箱在箱内静压为700Pa时,机内漏风率不得超过3%。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现场空调箱漏风率竟有高达10%的现象。经分析这主要是由下面几点原因造成的。(1)密封材料性能不好。(2)机组结构设计不合理(3)现场安装质量差(4)大风量空调箱箱体刚性差,当启停运行时易产生变形。
4、冷热量不足
国内厂家的表冷器设计选型依据多以小样试验结果的经验公式进行放大计算,这本身就存在一定误差,且有某些企业自己没有试验条件而抄袭其它厂家的相关样本;这是目前造成国内许多厂家此类产品冷热量不足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在对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时一定要亲自了解其产品测试手段。
5、凝水盘溢水
这个问题是目前空调箱使用中发生*为普遍的一个现象,用户的反应也*为强烈。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这样几点:(1)迎风面风速过大。(2)表冷器处于负压段,机组出厂时没设水封。(3)凝结水盘的长度和深度不够。关于迎风面风速过大的问题前面已经讲过,对于机组所设置水封的高度以及凝结水盘的长度和深度值的确定,我们应在订货时根据表冷段所处负压值与厂家协商确定。
4、除了以上几个主要问题外,我们在考察中央空调末端时还应注意下面几个"小"问题。
01、采用双风机的组合式空调箱送风机风压应大于回风机的风压,否则会发生新风吸不进来的现象。
02、空调箱面板材料应优先采用钢板(外表喷塑)如采用玻璃钢材料做面板应注意防火问题。
03、大风量机组内应设分风板以保证气流能够增均匀流经过滤器和表冷器。
04、对大风量机组宜考虑将某些功能段合并(如将表冷段与加热段合并)以减少机组长度。
05、大风量机组应考虑将风机电机设置于箱体外部以节约能耗。
暖通空调设计必备规范图集?
一、洁净室车间整体净化: 可分为层流型和乱流型。层流洁净室是指空气由一侧全面地以同速流向另一侧,使室内产生的尘粒或细菌不会向四周扩散而被平推出室外或者经过回风口过滤器过滤处理,而达到好的除菌效果,该方式比较适合用于高洁净度等级要求的行业洁净室。乱流洁净室是指空气由洁净室顶部经过组合式空调机组初中效过滤器过滤,加压由经过保温的风管分散送到各个房间,最后经过高效送风口送入洁净室内,以达到净化的效果,该送风方式比较常见,回风一般做在角落或者立柱的底部,整体回风;洁净室的送风系统少不了各种空气过滤器的严格控制,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高效过滤器HEPA:高效过滤器除菌技术:空气要达到洁净室设计洁净度主要靠高效或超高效过滤设备,向特定的环境内输送洁净空气并能保持空气的洁净度。空气过滤洁净技术原理:网截阻留、筛孔阻留、静电吸引阻留、惯性碰撞和布朗运动阻留。因此,空气过滤洁净技术是一种综合作用的结果。 高效过滤器的滤材结构:生物洁净室空调系统末端过滤器所用滤材级别多数为高效或超高效滤材,所用滤材有:玻璃纤维滤材、高级纸浆制滤材、过氯乙烯纤维滤材等。高效过滤器HEPA对空气中 0.5um 的颗粒的阻留率能达到90%~99%,超高效过滤器ULPA可阻留 0.3um的颗粒 99.999% 以上。 二、洁净室局部高洁净度净化1、百级层流罩:百级层流罩比较常用语医院、制药、实验室研究行业局部空气净化装置。一般可构成垂直层流方式,四周用透明围幕。整个区域内可保持高洁净度空气。这种百级层流罩可用于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治疗保护,所以也称无菌病床层流罩。 2、百级超净工作台:采用水平或垂直层流方式净化箱体内的空气,可使操作台内净化达到很高级别。 在当今医学、生物科学、食品科学和电子科学等研究领域中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实验室设备。科学家们需要超净工作台来提供一个洁净的,无尘的试验环境,来保护昂贵的样本不会受到污染,以及危险的样品不泄露到周围环境中 3、静电吸附除菌净化技术:静电吸附除菌是利用工业电除尘的原理,在小型化技术方面有所创新。采用细线放电极与蜂巢状铝箱收集极形成级线装置;采用镜象力荷电吸附作用。
目前有一种三级净化装置,即预过滤 - 高效过滤 - 活性炭吸附,组合式正离子静电吸附除菌,并采用大风量空气净化,以保证室内空气净化次数,较好地解决了医院重点部门如手术室、ICU 、母婴病房、血液透析室等有人情况下的空气持续消毒问题,可使医院室洁净室内空气的净化洁净度达到 10 万级 ~1 万级。 4、负离子净化技术:负离子是一种带负电的化学基团,能发生可逆性变化,存在时间极短,本身并无杀灭微生物的能力,主要是靠带电离子与空气中的微粒特别是微生物颗粒结合,形成多个颗粒凝聚变大从而迅速沉降,使空气达到净化的目的。空气中负离子只有在具备某些化学性质时,如活性氧离子等,它们才具有侵害蛋白质的能力从而杀灭微生物,因此负离子对空气净化的能力比较有限,对空气中微生物粒子清除率只能达到 70%~90% 。
制冷机水泵选型
一、采暖工程设计:又分室内、室外和热交换站;
二、空调工程设计:主要分舒适性空调和洁净(工艺性)空调;
三、通风防排烟工程设计;
四、冷库设计。
所需资料
一、设计规范标准;
二、设计手册及其他资料;
三、施工规范;
四、图集;
五、制图标准;
六、产品样本。
设计规范标准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暖通部分);
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6(暖通部分);
6、《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7、《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JGJ26-95);
8、《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10);
9、《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
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1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 50073-2013);
12、《冷库设计规范》 (GB 50072-2010)。
二、设计手册及其他资料
1、《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陆耀庆);
2、《简明空调设计手册》(赵荣义 、钱以明 、范存养 、赵荣之 );
3、《简明通风设计手册》(孙一坚);
4、《暖通空调常用数据手册》;
5、《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7年版);
6、《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
7、教材等。
三、施工规范
1、《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2-2002)
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3-2002)
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 (GB 50738-2011)
四、图集
1、《建筑设备施工安装通用图集——通风与空调工程》(91SB6-1)(2005年版);
2、《建筑设备施工安装通用图集——暖气工程》(91SB1-1)(2005年版);
3、《建筑设备施工安装通用图集——制冷工程》(91SB7-1)(2005年版);
4、《建筑设备施工安装通用图集——热力站工程》(91SB9-1)(2005年版);
5、《风管支吊架》(03K132);
6、《离心式水泵安装》(03K202);
7、《建筑防排烟及暖通空调防火设计》(07K103-1)。
五、制图标准
1、《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0;
2、《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10;
2、《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 50106-2010;
3、《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 50114-2010。
设计步骤
第一步 土建图及甲方要求
一、土建图
1、房间功能:确定是否进行采暖、空调及通风设计;以及室内设计参数。
注:(1)GB 50019-2003第3.1节
(2)技术措施的第1.2.1和1.2.2条
2、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建筑设计节能专片;
3、门窗尺寸:门窗表或立、剖面图。
二、甲方要求
1、采暖
如:热源;散热设备等;
2、空调
如:冷(热)源形式及机组品牌等;
第二步 负荷计算
一、采暖(热负荷)
包括以下几项:
1、围护结构耗热量(传热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
2、冷风渗入耗热量
3、冷风浸入耗热量
二、空调
1、冷负荷(包含新风负荷和不包含新风负荷)
2、热负荷
3、湿负荷
冷负荷包括以下几项:
1、围护结构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2、外窗太阳辐射引起的冷负荷
3、人体、照明、设备(含食物等内热源)散热(显热)引起的冷负荷
4、散湿(潜热)引起的冷负荷
5、温差大于3℃的内围护结构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6、新风引起的冷负荷
新风量的确定:
1、GB 50019-2003第3.1.9条
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版)第1.2.3条
三、计算手段
1、确定计算公式中的各个参数后,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运用Excel的函数功能,通过编辑计算表格进行计算
3、运用负荷计算软件进行计算
第三步 确定方案,绘制草图(手绘)
一、采暖
热水采暖系统形式的确定原则:
1、垂直双管系统
2、垂直单管跨越式系统
3、水平双管系统
4、水平单管跨越式系统
5、水平单管串联式系统
注:GB 50019-2003第4.9.1条:新建住宅热水集中采暖系统,应设置分户热计量和室温控制装置。
二、空调
空调系统形式的选择原则:
1、全空气定风量空调系统;
2、有变风量末端装置的全空气变风量空调系统;
3、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4、低温送风空调系统;
5、水环式水源热泵空调系统;
6、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调系统(多联机);
7、直流式(全新风)空调系统;
8、单元式空调机组。
第四步 设备选型
一、采暖
1、散热器的选择
一般要考虑承压能力、各种材质的防腐措施等。
根据热负荷来选取,产品样本中一般会提供每片散热器的散热量或每米长度散热器的散热量。
注:散热器长度,底层每组不应超过1.5m(约25片),上层不宜超过1.2m (约20片),片数过多时可分组串联(串联组数不宜超过两组),串联接管的管径应≥25mm。
2、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加热管
(1)管材
承压与耐温适中、便于安装、能热熔连接等,宜优先选用PE-RT、PB、PE-X及铝塑复合管。
(2)管系列S值和公称壁厚:S=δ/P=(D-e)/2e
(3)管间距
根据单位地面面积所需散热量、室温、供水温度、地面材料等参数来确定。
注:管间距一般不应小于150mm,也不宜大于300mm;加热管与墙体表面间的距离,不宜小于200mm。
二、空调
1、空气处理设备
在h-d图上分析空气处理过程,由冷负荷、湿负荷、新风量、送风状态、室内外空气参数等在h-d图上画出该空气处理过程的过程线,从而计算得送风量和回风量。
(1)组合式空调机组或吊顶式变风量空调器
根据冷负荷(含新风冷负荷)和送风量来选取。
注:对组合式空调机组而言,这两个参数只能确定表冷段和送风机段,其他功能段还需进一步确定。
(2)新风机组
一般根据新风冷负荷和新风量来选取。
注:应为新风工况。
(3)风机盘管
一般根据房间冷负荷和回风量来选取。
2、冷(热)源
(1)冷(热)源方案
(2)冷水(热泵)机组类型及台数等
根据系统冷负荷来确定装机容量,台数宜为2~4台,一般不必考虑备用。
注:应考虑不同朝向和不同用途房间空调峰值负荷同时出现的机率,以及各建筑空调工况的差异,对空调负荷乘以小于1的修正系数。该系数一般可取0.8~0.9,建筑规模大时宜取下限,规模小时宜取上限。
第五步 气流组织计算
1、气流组织形式
2、送风口类型
3、送风口的数量、位置及尺寸
4、回风口、排风口的位置及尺寸
5、新风口的位置及尺寸
第六步 水力计算
目的:
(1)确定管道管径
(2)确定最不利环路阻力
方法:
(1)等温降法
(2)假定流速法
(3)允许压力降法
(4)经济比摩阻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source=bdzd
空调系统末端设计步骤
1.冷水机组阻力:由机组制造厂提供,一般为60~100kPa。
2.管路阻力:包括磨擦阻力、局部阻力,其中单位长度的磨擦阻力即比摩组取决于技术经济比较。若取值大则管径小,初投资省,但水泵运行能耗大;若取值小则反之。目前设计中冷水管路的比摩组宜控制在150~200Pa/m范围内,管径较大时,取值可小些。
3.空调未端装置阻力:末端装置的类型有风机盘管机组,组合式空调器等。它们的阻力是根据设计提出的空气进、出空调盘管的参数、冷量、水温差等由制造厂经过盘管配置计算后提供的,许多额定工况值在产品样本上能查到。此项阻力一般在20~50kPa范围内。
4.调节阀的阻力:空调房间总是要求控制室温的,通过在空调末端装置的水路上设置电动二通调节阀是实现室温控制的一种手段。二通阀的规格由阀门全开时的流通能力与允许压力降来选择的。如果此允许压力降取值大,则阀门的控制性能好;若取值小,则控制性能差。阀门全开时的压力降占该支路总压力降的百分数被称为阀权度。水系统设计时要求阀权度S>0.3,于是,二通调节阀的允许压力降一般不小于40kPa。
请教暖通空调中通风设计的主要步骤
设计顺序:先末端,后主机 设计原则:合理、经济,最大限度节约运行成本 设计方案及适用范围: 一、末端部分: 1、风机盘管系统; 适用范围:一般办公、餐饮等场所 2、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适用范围:要求较高的办公、酒店、餐饮娱乐等场所 3、全空气系统; 适用范围:商场超市、车间等大开间场所 二、主机部分: 1、螺杆式冷水机组制冷,市政或锅炉供热; 适用范围:有专用机房、电力充足、需专人值守 2、风冷机组制冷(制热),市政或锅炉供热; 适用范围:空调面积较小、没有机房、无专人值守 3、离心式冷水机组制冷,市政或锅炉供热; 适用范围:空调面积较大、有专用机房、电力充足、需专人值守 4、溴化锂机组制冷(制热),市政或锅炉供热; 适用范围:电力不足、有市政热源并经综合比较经济、有专用机房、需专人值守 三、其它: 1、一拖多系统; 适用范围:空调面积较小、无专用机房、无专人值守、空调面积较大但非同时使用且需独立计费等场所 2、风管机系统; 适用范围:大开间、无专用机房、无专人值守、控制灵活、初投资较低 设计程序: 一、末端部分: (一)设备选型: 1、计算实际空调面积; 2、根据使用场所确定冷负荷指标,计算出设计总负荷,根据设备布置特点确定所需设备数量,确定设备型号; 冷负荷概算指标: 采用组合式空调器,循环次数商场6~7次,推荐8~9次 (二)水系统设计: 1、设备定位布置,确定立管位置,根据系统复杂程度确定采用同程式或异程式(当立管与最末端设备距离超过30米时尽量采用同程式); 2、确定主管道走向,并与设备合理连接,当主管道有分支时应设阀门以便于调节; 3、根据设备流量确定每一管段的水流量,再根据设计水流速计算出管径; 4、空调水设计流速为0.9-2.5m/s,管径越大、流速越大,管道比摩阻应小于500; 5、水管与设备连接时,进水管上设软接、过滤器、阀门,出水管上设软接、阀门; 6、冷凝水管径设计: 当机组冷负荷Q≤7KW,DN=20;Q=7.1-17.6,DN=25;Q=17.7-100,DN=32;Q=101-176,DN=40;Q=177-598,DN=50;Q=599-1055,DN=80;Q=1056-1512,DN=100;Q=1513-12462,DN=125;Q>12462,DN=150 7、空调水管保温: 当采用超细玻璃棉管壳保温时,供回水管保温厚度采用50mm,冷凝水管保温厚度采用30mm; 当采用橡塑材料保温时,供回水管保温厚度采用30mm,冷凝水管保温厚度采用15mm; 当冷凝水管采用PVC等塑料管材时,可不作保温处理。一拖多氟系统应当保温。 (三)风系统设计: 1、风量选择: (1)新风工况:按每人最小新风量确定 影剧院、博物馆、体育馆、商店,每人最小新风量8M3/H; 办公室、图书馆、会议室、餐厅、舞厅、普通病房,每人最小新风量17M3/H; 客房,每人最小新风量30M3/H,正常采用50M3/H; (2)回风工况:按循环次数确定,一般取8-10次/H,即空调空间体积×(8-10)/H 2、风机风压的选择: 估算法:风压=(最不利环路长度×10)Pa 3、设备定位,尽量靠近水系统立管; 4、布置风口,在保证无空调区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风口数量、保持风口规格统一;送风口风速在2-2.5 m/s之间,回风口风速在3-5 m/s之间,根据风口风量和风速确定风口尺寸; 5、确定主风道走向,并与各风口合理连接,当主管道有分支时应设阀门以便于调节,并且每个风口均设风量调节阀; 6、根据风口数量确定各段风道风量,再根据设计风速计算出风道截面积,根据安装空间确定风道规格,在保证装修标高的前提下,尽量减小风道的宽高比,尽量减少变径; 通风空调风管内设计流速(m/s): 注:1、表中分子为推荐流速,分母为最大流速。 2、对消声有严格要求的系统,管内的流速不宜超过5 m/s,支管内的流速不宜大于3 m/s。 7、当风道穿越机房或防火分区时,风道上应设防火调节阀; 8、当风机风量大于10000 M3/H时,风机的进出口应设消音静压箱,通过静压箱截面流速为2-3 m/s;小于10000 M3/H时,在风机出口处设消音器即可,消音器的内径与主风道相同; 9、钢板空调风道保温: 当采用超细玻璃棉板保温时,保温厚度为40mm;当采用橡塑板保温时,保温厚度为15mm。
1. 仔细阅读原始设计资料,如设计任务书,建筑图纸,充分了解设计对象的特点及室内环境对空调系统的要求。
2. 收集相关的设计资料,设计手册,设计措施,设计规范和产品样本。
3. 查取室内外设计气象参数,计算空调冷,热负荷。
4. 选择和确定空调方案:空调方式,冷热源方案,系统控制方案。
5. 设备选型计算及确定技术参数,主要是冷热源主机和空调末端设备。
6. 系统布置,主要是设备及管道的布置
7. 系统的水力计算
8. 风机,水泵及附属设备等设备的选型计算及确定型号。
9. 防,排烟设计计算
10. 绘制图纸
11. 整理设计说明书和计算说明书、
12. 提交毕业设计成果。
-----------
空气调节(含冷冻站、防排烟设计)
毕业设计指导书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
毕业设计的目的旨在提高同学们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同学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自己解决,学会运用现有的设计参考资料。本指导书仅作为同学们进行毕业设计时的参考。
设计方法及步骤
设计准备阶段,收集有关资料
(1)熟悉有关设计规范与标准
空调工程的设计应符合暖通专业有关的设计规范、施工验收规范、设计技术措施、制图标准及当地的有关技术规定及法规,在着手毕业设计前应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并熟悉其中的主要内容。
(2)收集有关的产品样本
空调工程(含冷、热站、防排烟、通风)的设计一般应用到下面主要设备和附件:制冷机组,包括压缩式(活塞式,离心式,螺杆式)和吸收式(单,双效式,直燃式),包括水冷式和风冷式, 包括单制冷机和冷热水热泵等;空气处理机,包括组合式机组,变风量机组,新风机组,风机盘管机组,单元式空调机组等;冷却塔,热交换器,燃油、燃气锅炉,分集水器,除污器,循环水泵,风机,自动排气阀,风量调节阀,防火阀,送回风口,保温材料,消声器,水过滤器,减压阀,蒸汽调节阀等。以上设备部件应在设计开始前准备好相关样本资料。
(3)准备有关设计手册及标准图集
有关的设计手册、规范、措施详见“参考资料”。空调工程的设计会用到下列标准图集:膨胀水箱、分集水器、除污器、风机安装、水泵安装、风管保温、水管保温、风管水管支吊架等。同学们可以在设计前与各设计院资料室或书店联系购买。
(4)熟悉本工程的有关原始资料
毕业设计任务书是提供给同学们本次设计范围及要求的资料之一。它与有关图纸一并可以作为假象的甲方委托给设计院进行工程设计的委托任务书。同学们在开始设计前必须对自己本设计的任务了如指掌,包括了解各建筑的位置、朝向、房屋使用功能、建筑物的性质、档次、运行的班次、围护结构材料、门窗结构层次、房间布置、室内人员分布、照明、空调制冷、通风、防排烟的要求及范围等。也包括热媒、热源和冷源的种类及位置,以及甲方的基本情况(包括资金情况)等,收集同类型建筑的空调设计资料,吸取国内、外好的经验及做法。
(5)收集室外气象资料
主要包括:冬、夏季室外空调计算干球温度,夏季湿球温度、相对湿度、室外风速、主导风向、日照率和当地大气压等。
2、根据任务要求及有关资料,确定室内空调设计参数,包括室内冬、夏季温湿度要求、风速大小、新风量标准及新风量、噪声标准等。
(1)室内空调设计参数:《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2)新风量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办公30m3/h.人;商场、书店、体育馆、饭店(餐厅)、影剧院:20m3/h.人;教室17m3/h.人;游艺厅、舞厅、KTV、美发、健身:30m3/h.人; 宾馆:大堂、四季厅:17m3/h.人;
5星级:客房50 m3/h.人,餐厅宴会厅:30 m3/h.人,大堂四季厅10m3/h.人;
4星级:客房40 m3/h.人,餐厅,宴会厅:25 m3/h.人, 大堂四季厅10m3/h.人;
3星级:客房30 m3/h.人,餐厅,宴会厅:20 m3/h.人;
2星级:客房30 m3/h.人,餐厅,宴会厅:15 m3/h.人。
3、计算各房间的冷、热、湿负荷和冬、夏季热湿比,房间的冷负荷的计算可以参照《空气调节》教材及《负荷计算专刊》进行,采用工程的简化计算方法,也可按《高层建筑空调与节能》的简化计算方法进行。热负荷的计算按照《供热工程》教材进行,也可以参照有关的建筑面积热指标进行,但使用指标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湿负荷的计算可参照教材及负荷计算专刊。进行高层建筑冷、热负荷计算时,必须考虑室外风速、建筑高度、夜间辐射等对负荷的影响,详见《高层建筑空调与节能》。
4、确定空调方案及空调方式
(1)空调系统的划分:对于高层建筑,建筑物内平面和竖向房间的负荷差别很大,各房间用途、使用时间和空调设备承压能力等均不尽相同,而且整个建筑物的空调容量很大,为使空调系统既能保持室内要求参数,又能经济合理,就需要将系统分区。系统分区主要考虑室内设计参数、负荷特性、建筑高度、房间使用功能和使用时间,空调设备容量和节能管理方便等因素。所采用的空调方式应根据不同的建筑形式、建筑物使用功能、时间以及空调负荷的特点等考虑。
①室内设计参数
一般将室内温、湿度参数,洁净度和噪声等要求相同或相近的房间划为一个系统。例:旅馆客房和其他公共房间(餐厅、舞厅、健身房、会议、小买部、门厅等)分别考虑空调系统。
②负荷特性
对于大型建筑物来说,周边区(进深4m左右的区域)受到室外空气和日射的影响大,冬、夏季空调负荷变化大,内部区由于远离外围护结构,室内负荷主要是人体、照明、设备等的发热,可能为全年冷负荷,因此,可将平面分为周边区和内部区,周边区亦可按朝向分区(平面面积大时),根据各区负荷变化特点分别进行空调。
③建筑物高度
在高层建筑中,考虑设备、管道、配件等的承受能力,一般30层以下的建筑中水系统不分区,30层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在竖向可分为2~3个区。
④房间功能和使用时间
按建筑各房间的用途、功能和使用时间分区。例如:办公楼建筑可按办公室、会议室、食堂、门厅等设置不同的空调系统;旅馆建筑客房是全天使用的,而其它如餐厅、会议室、舞厅等非全天使用,应划分为不同的空调系统;对医院来说把洁净度要求相同的房间分别设置空调系统。
对于空调系统划分的详细内容,可参照教材及《实用供热通风空调设计手册》或其它空调设计手册。
(2)冷热源的设置位置
主要考虑设备的承压、维修、管理、噪声、振动、管路长短、对结构的荷载、燃料供应及对环境及美观上的影响,详见有关设计手册。
(3)冷热源的设备选择
冷热源的设备选择必须按经济性、安全性、先进性的原则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具体应考虑以下问题:建筑物用途和规模,热负荷、制冷剂,设备特性和能效比,电源、热源和水源,初投资和运行费,维护管理,机房位置和高度,消防、安全和环保要求。
①若当地供电紧张,有热电站供热或有足够的冬季供暖锅炉,特别是有废热、余热(30kPa以上的蒸汽或80℃以上的热水)可以利用时,应优先选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②直燃式溴化锂冷、热水机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相比,热效率高,燃料消耗少,安全性好,可直接供热和供冷,初投资、运行费和占地面积少,因此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选用直燃式溴化锂冷、热水机。
③考虑建筑全年空调冷负荷分布规律和制冷机部分负荷下的调节特性系数来合理选择机型、台数和调节方式。冷水机组一般选用2~4台,中小型2台,较大型3台,大型4台。机组之间考虑互为备用和轮换使用的可能性。
④按能效比高低来选择制冷设备的顺序为离心式-螺杆式-活塞式-吸收式。电力制冷机的能效比远高于吸收式制冷机。因此,当地供电不紧张时,应优先选用电力制冷机。电力制冷机的选用范围:从合理的单机容量考虑,空调制冷量:<582KW(50万Kcal/h)时,宜选用活塞式;制冷量:582~116kW (50~100万kCal/h)时,宜选用螺杆式,制冷量:>116kW(100万kCal/h)时,宜选用离心式。
⑤热源设备的选用应按照国家能源政策来考虑,在符合消防、环保、安全技术规定的前提下,尽量选用高效、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如水(地)源热泵、太阳能、核能等。对非供暖区,现场又不可能设燃煤锅炉时,可考虑选用燃油、燃气锅炉。原则上尽量不选用电热锅炉。
(4)设备层
20层以内的高层建筑,宜上部(如屋顶层)或下部(如地下室)设一个设备层;
30层以内的高层建筑,宜上部或下部设两个设备层;
30层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宜在上、中、下分别设备层。
(5)空调方式
确定空调方式时,应考虑建筑物的性质和用途、建筑物使用特点、空调负荷的特点、对温湿度调节性能的要求、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维护管理费用、对空调机房面积和位置的要求、对风、水管道或管井的要求等。详见有关手册。
(6)空调水系统
空调水系统可分为:双管制和四管制;闭式和开式系统;同程式和异程式;上分式和下分式;冷冻水、冷却水和热水系统等。按运行调节方法来区分则有定流量和变流量系统。冷热水系统一般以闭式机械循环同程式上分式系统用得较多,同学们可以根据工程得具体情况,结合各种系统的特点,分析比较采用。
(7)防火排烟系统
作为初步考虑方案,这里应提出防火排烟的方式、部位、烟风道的位置、具体要求等。
(8)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形式
5、确定送风温差及i-d图上各状态点,计算各房间总送风量,各房间的新风量,并确定各系统的最小新风比及回风量。
(1)由i-d图上室内状态点、送风温差及热湿比线确定送风状态点及状态参数,根据送风状态及室内状态点和各房间计算冷负荷,计算出各房间的总送风量。
(2)根据新风标准及各室的人员数或最小新风比,确定出各室的新风量。并在i-d图上确定出新回风混合点状态及其计算得到包括新风负荷在内的各空调系统的计算总负荷。
(3)由总送风量,新风或最小新风比计算各室或各系统的回风量。
6、在i-d图上作出各系统冬、夏季处理过程,并校核同一系统中各房间的空气参数是否满足要求,并提出局部末端处理的方法及其计算。校核冬季的室内状态参数。
7、根据各空调系统夏季最大冷负荷、冬季最大热负荷及送风量以及空气状态参数,选择各空气处理设备,包括组合式机组、变风量空调器、新风机组及风机盘管等。
8、初步布置送回风系统管道及送回风口位置、数量、布置空调机房。
布置送风管道应与送回风口布置、机房位置、水管的布置等一并考虑、同时兼顾,并同时考虑到建筑吊顶空间的净高、风管的保温、安装、风口的连接、风道的转弯、三通、风管阀门、附件的位置等因素,风管的走向必须有利于空气的流动、降低噪声,与风口的连接尽量做到短而直。
9、选择计算风管附件:调节阀、防火阀、静压箱、消声器、消声弯头等。
10、各房间气流组织的校核计算及送回风口位置、数量的调整。
11、送回风管道系统的水力计算,确定风管断面尺寸及计算各系统阻力。
12、布置空调冷热水、冷却水系统,并进行水力计算,确定水管各管段管径及系统阻力。
13、选择计算冷水主机、换热设备、热源主机、冷却塔、分集水器、除污器、水过滤器、减压阀、疏水器等设备及附件。
14、布置冷冻机房,并计算水系统总阻力,选择冷冻水泵,冷却水泵的型号、台数。
15、风管、水管、设备及附件的保温层的材料选择及保温层厚度的确定。
16、确定全年空调系统运行调节方案,提出节能措施。
17、空调通风系统防火排烟的设计,排风系统的设计及其它。
18、设计及施工说明书
整个设计过程应该在设计说明书中表达出来。设计说明书是工程设计的重要资料,对施工、运行、管理都有实用价值,对今后工程的改造和同类工程的设计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必须认真写好设计说明书,字迹要清楚、整齐、叙述要简明扼要,要把计算的已知数据、公式、结果、方案、讨论中涉及到的主要问题记录在案,以备今后查找核对。要善于运用图表来表达,并将涉及中的主要参考资料附于说明书后面。尽可能提供详尽的运行资料、经济资料及主要设备及材料情况。
施工说明书的内容:施工中应当注意的事项,用施工图表达不清楚的内容,如设备材料等的防腐、保温、连接方式、试压要求等,可参照《实用供热通风空调设计手册》或其它相关资料上的内容进行。施工说明书可书写在图纸上。
三、绘制施工图
施工图是把设计内容变为设计文件和图纸作为现场施工制作的依据,是一种工程语言。它要以满足施工需要为原则,既要表达出工程外貌,又要表达清楚构造细节,因此要严肃认真对待。画施工图之前应仔细核实设计基础资料,了解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情况及与其它工种(土建、水、电、工艺)紧密配合,尽量使设计符合实际情况。
1.图纸内容:详见任务书
2.图纸深度:管道及设备的位置,管道与管道等的相互关系都应表达清楚,尺寸齐全(包括定位尺寸、规格尺寸及必要的建筑尺寸)。管道、设备及构件名称、编号、管道标高、坡度等要很清晰地表达出来。要求图面清晰、层次清楚、字体端正的仿宋体。(详见《采暖通风设计制图标准》)。
四、回顾总结毕业设计,准备毕业设计答辩
联系大学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总结经历了毕业设计整个过程后的收获及教训,掌握如何灵活地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设计中去的方法。
毕业答辩既是对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四年大学生活所学的专业知识的全面检查,同学们应该在认真总结毕业设计的基础上,全面复习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沉着而娴熟地走向答辩的讲台,向辛勤培育您四年的学校老师,向同窗四年的同学交出一份最理想的答卷,这也是您大学四年中的最后一张,也是最重要的一张答卷!
五、参考文献
[1] 陆耀庆.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3]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空调冷负荷计算方法专刊[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4] GB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
[5] GB50019-200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
[6] GB50045-200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7] GB50176-200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S].
[8] 赵荣义. 简明空调设计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 钱以明.高层建筑空气调节与节能[M] .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1] 赵荣义等. 空气调节[M].第三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2] 贺 平,孙刚. 供热工程[M].第三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 彦启森. 空调用制冷技术[M].第三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4] 孙一坚. 工业通风[M].第三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15] 彦启森. 建筑热过程[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16] 尉迟斌. 实用制冷与空调工程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7] 俞炳丰. 制冷与空调应用新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18] 易新,梁红建. 现代空调制冷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9] 蒋能照. 空调用热泵技术及应用.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0] 方贵银. 蓄冷空调工程使用新技术.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