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功率计算表-空调功率计算表
使用空调取暖现在其实已经非常普遍了,要是家里没有暖气或地暖,遇到天气太冷的时候很多都会选择开空调制热取暖,但是空调取暖不少人都会担心电费高的问题。那1.5匹空调制热功率多少千瓦,1点5匹空调制热几千瓦?
首先来弄明白功率和制热量以及匹数之间的关系。理论来说1匹=735w功率,但是实际一匹空调的功率都远大于735w,能耗小的设备制冷可能为750w左右,制热大约是850w;能耗大的机器制冷大概为900w,制热大约为1000w 。
制冷量制热量的单位和功率相同,都是w,但两者是不同的。功率是指空调输入的功率,制热量是根据空调的功率以及能效比估算得出,是空调实际输出的制热或制冷量。空调功率、制热量、匹数的数值是可以 大致 相互换算的,具体对应的数值关系可以参考下表:
众所周知,功率是1kw(1000w)的电器每一小时耗1度电,因此要是知道空调的制热量或匹数,那就可以通过上表得到估算的功率,从而得出空调每小时的耗电量,那其1天、1个月的耗电量也就可以算出。
譬如假如是1.5p的空调,对比上表估算得出其低能耗设备的功率是1100w,能耗高的设备功率1300w,按照平均来算,差不多是1200w,那么其每小时耗电1.2度,一天的用电量=1.2*24=29度。
此外,如果已知制热量,还知道机器的能效比,那其每小时用电量=制热量/能效比/1000,这样计算的耗电量相比表上的估算值更为准确。
很多空调信息上是有输入功率的,这样就不需要通过匹数来估算空调的功率,直接使用功率算耗电量,但是用这功率计算的电量也不是实际耗电量,而是标准工况下的用电量。
除此以外,空调制热量、匹数一般都只是指压缩机的功率,没有包含辅热功率,如果有开辅热的话,那么就还要加电辅热功率再算用电量。譬如要是一台空调的制热时功率是2000w,辅热功率是1500w,那该台空调在不开电辅热时,每小时用电量为2度。如果同时有开电辅热,其每小时的耗电量为(2000+1500)/1000=3.5度。
当然,上述是比较理论的计算用电量的方法,空调实际工作功率、耗电量会根据环境、温度、设备情况等各方面情况而发生改变,因此计算的空调耗电量并非准确的,只是大概的耗电量, 当设定的温度太高、环境温度太低都能使电量增加,所以计算的耗电量仅作为参考 。
格力空调怎么计算耗电量?
家用定速空调的制冷功率(约为):1匹800瓦,1.5匹1200瓦,2匹1800瓦,2.5匹2200瓦,3匹2800瓦,5匹4600瓦。定速空调累计工作一小时耗电量/度=制冷功率÷1000。
举例:3匹定速空调的制冷功率约为2800瓦,累计工作一小时耗电量=2800÷1000=2.8度。
无论设置空调多少度,3匹定速空调都是以2800瓦的制冷功率在工作,只是开、停时间不同罢了。空调制冷时,室内温度与设置温度之差:温差大,开长停短,甚至不停机,比较费电;温差小(比如设置26度),开短停长,比较省电。
使用空调注意以下几点:
1、空调的供电应有专用线,在专用线路中应设有断路器。供电导线、保险丝都应符合有关规定,不能随意更改。
2、为防止绝缘破损造成漏电而引起触电危险,如有条件,可设置漏电保护器,其动作电流为15~30毫安,切断时间应不大于0.1秒。
3、不允许随意改变控制板内配线,否则可能使装置质量无保证。
4、空调器的开机、停机都要使用开关,不要用直接插拔电源插头来开、停空调器。
5、所有电器插头都要插紧,不能松动。否则会造成接触不良,损坏空调器。
空调 耗电量 计算公式
1匹的制冷量为2324(W),这里的W(瓦)即表示制冷量,则1.5匹的应为2000大卡x1.5x1.162=3486(W),以此类推。根据此情况,则大致能判定空调的匹数和制冷量,一般情况下,
2200W~2600W都可称为1匹,3200W~3600W可称为1.5匹。
耗电量则是要主要看压缩机的功率,压缩机功率 = 制冷量 / 能耗比。
一般空调能耗比大于3,因此1匹的电功率一般数据为735W,1.5匹的耗电功率就是735 * 1.5约为1100瓦,也就是1小时1.1度电左右,除了压缩机,还有风扇或其他电机需要耗电,总共1小时也就1.2度左右。
最简单的方法,看看说明书上的输入功率是多少千瓦,就是1小时的耗电量。
空调的耗电量与制冷量有直接的关系,但代表制冷量的输出功率并不是耗电量的直接对照参
数。
例如,并不是制冷量为2500W的普通1匹空调连续工作一小时需要耗电2.5度,实际上
2500W的普通1匹空调连续工作一小时消耗的电能约0.9度,而节能型空调甚至可以降至0.4度
这是因为空调的输出功率一般是输入功率的2.6—2.9倍,而输入功率才是决定耗电量的直接
因素。
空调一般每小时耗电多少?
空调用电多少度的计算公式:定速空调累计工作一小时耗电量/度=制冷功率÷1000。定速空调的制冷功率大概为1匹800瓦,1.5匹1200瓦,2匹1800瓦,2.5匹2200瓦,3匹2800瓦。举例:3匹定速空调的制冷功率约为2800瓦,累计工作-小时耗电量=2800÷1000=2.8度。要是外机停过,空调日耗电量/度=制冷功率×日累计工作小时÷1000
扩展资料:
空调的耗电量怎么算?
电费在14.76左右。1.5P的空调输出功率是3200W,保守估计一下,能效等级是最低的5级能效2.6,那么输入功率是3200W/2.6=1230W。一小时就是1.23度电,一天24小时总共1.23*24=29.52度电,现在一度电的费用在0.5,合计需要29.52*0.5=14.76。1P等于735W,1000W是一度电。1P的空调一天用的电量,全力开启的情况下。735/1000*24=17.64度电,一般来说不同品牌、不同匹数、不同能效级别的空调,耗电情况都会有所不同,而且空调运行的时候也会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所以具体应该以实际为准。空调的耗电量与制冷量有直接的关系:代表制冷量的输出功率并不是耗电量的直接对照参数,例如,并不是制冷量为2500瓦的普通1匹空调连续工作时需要耗电2.5度,实际上2500瓦的普通1匹空调连续工作时消耗的电能约0.9度。需要注意节能型空调甚至可以降至0.4度,这是因为空调的输出功率一般是输入功率的2.6—2.9倍,而输入功率才是决定耗电量的直接因素。标示有空调输入、输出功率的铭牌通常都贴在空调机侧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空调的耗电量。市面上所能见到的“节能型”空调通常都是采用变频技术的空调,它能够通过变频器改变在不同使用状态下的输入功率,使它在一定的区间内波动,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空调制热功率怎么计算?
空调耗电量按空调功率计算。一般一台空调每小时的耗电量是标准工况下耗电量的0.5-0.6倍,最大输入功率的1.15倍。
由于室外环境温度、设定温度等因素。一台空调的制冷量相当于2500W的制冷量。一般小的2200W,大的2800W。
通常空调说明书上都会标注输出功率和输入功率。1.5匹的耗电量是735*1.5,大概是1100瓦,也就是一个小时大概1.1度电。除了压缩机之外,还有风扇或其他电机需要消耗电能,一个小时总共约1.2千瓦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说明书上输入功率是多少千瓦,也就是一个小时的耗电量。
具体要看空调是多大的,能效比是几级的了?
通常一匹空调制热输入功率加上辅电的功率一般在1500瓦左右,制热工作时平均每小时耗电量大约在0.8-1.5度之间。
1.5匹的空调制热输入功率一般在1100瓦左右,加上辅电的功率一般在2000瓦左右,工作时平均每小时耗电量一般在1-2度之间。
空调耗电量的计算方法
一是要看该空调的制冷和制热输入功率分别是多少瓦,包括辅电的功率是多少瓦。功率越大耗电量就越大,功率越小耗电量就越少;二是房间面积大小及密封保温条件好坏。面积越大或密封保温条件越差耗电量就越大,面积越小或密封保温条件越好耗电量就越少。三是户外环境温度高低。夏季空调制冷时,环境温度越高耗电量就越大,而冬季空调制热时,户外环境温度越低耗电量就越大。四是室内温度设置的高低。夏季制冷时,室内温度调的越低耗电量就越大,室内温度调的越高耗电量就越少。冬季制热则相反,室内温度调的越高耗电量就越大,室内温度调的越低耗电量就越少。总之,室内外温差调的越大耗电量就越多,温差调的越小耗电量就越少。温差每调大一度,耗电量就会增加5-8%左右。
通常1匹的空调制冷工作时,平均每小时耗电量一般在0.4-0.8度之间;1.5匹的空调制冷工作时平均每小时耗电量一般在0.6-1.2度之间。带辅电功能的空调制热时的耗电量通常要比制冷多一倍左右。
具体就要看上述的各种条件因素如何了。
附:空调使用常识:
1、首先要对空调进行合理的维护保养,保持空调机身内外的清洁干净,定期清洗过滤网和室外机翅形铝箔散热片,使空调的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达到节电和延长寿命的目的。
2、室内外温差不要调的太大,夏季空调制冷时,室内温度调的越高就越省电,室内温度每下调一度,耗电量就会增加5-8%,一般调节在26-29度之间为宜,只要不感觉热就可以了。还可以配合使用电风扇来提高室内的舒适性。而冬季空调制热室内温度不要调的太高,设置调节在16-22度左右为宜,温度调的越高,耗电量就越大,因为空调制热比制冷耗电量大约大一倍左右。
3、尽量密封房间门窗,如果太阳直接照射,应安装加厚的窗帘,提高房间的密封保温效果。
4、空调制冷工作时,室内机导风板应调节为水平方向吹风,风速也应调节为自动风速,空调会根据室内温度高低自动调节风速。如果空调直接对着床或人吹,可以网购一个导风板使用。空调冬季制热取暖时则相反,应调节往下吹风,这样室内温度最均匀,因为冷气流是往下降的,而热气流是往上升的。
5、夏季如果室外机在工作时直接被太阳照晒,最好安装一个遮阳罩,提高散热效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