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天然气公司-美国天然气供应商
壳牌(始创于1907年英国与荷兰组建,全球500强企业,荷兰最大的化工产品经营者之一)
壳牌是一家全球性的能源和化工集团,总部在荷兰海牙,目前壳牌是中国最大的国际润滑油供应商,此外壳牌还是中国最大的国际煤气技术以及沥青供应商,约600家壳牌加油站可提供服务;
美孚(始创于1882年美国,世界著名品牌,世界第二大石油企业)
埃森克美孚是世界领先的石油和化工公司,由约翰洛克菲勒创于1882,是世界最大的非政府油气生产商和世界最大的非政府天然气销售商;世界四大原油供应商之一,大型跨国集团公司;
神操作!德国找到了新天然气供应商——卡塔尔,但中间商是美国
菲利浦斯石油公司是一家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公司,主要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炼制,同时也经营石油化工等其它业务。1998年由于国际油价下降,严重影响了菲利普斯公司的经营业绩,公司没有达到自己的经营目标。公司销售收入从1997年的154亿美元下降到118亿美元,净收入从1997年的 9.59亿下降到2.37亿美元,每股红利由3.64美元降为92美分。1998年公司股票价格从年初的48.63美元降至年末的 42.63 美元。
油气勘探和生产
1998年的低油价是造成公司勘探生产收入下降的关键因素(从1997年的6.34亿降至2.73亿美元)。1999年初公司采取了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的措施,取消了1400个工作岗位(主要在勘探开发领域)和雇员。
1996年底,菲利普斯石油公司拥有原油储量1.49亿吨,天然气储量1803亿立方米。1996年生产原油1170万吨,生产天然气156亿立方米。1998年公司每桶原油销售价格下降了6.37美元,导致勘探生产净收入从1997年的6.34亿美元降至2.73亿美元。1998年公司的原油产量比1997年下降了4%,天然气产量与1997年基本持平。油气产量合计大约下降了3%。
由于拥有先进的开发和开采技术,公司原油生产成本只有3.46美元/桶油当量。在1991-1996年的5年中,资源替代率平均为117%。1994年该公司油气发现和开发成本为2.88美元/桶油当量,在石油工业界均处于领先地位。
天然气集输、加工和销售
菲利浦斯石油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天然气液生产者之一,其天然气收集、加工和销售业务(GPM)活动主要位于美国得克萨斯、俄克拉荷马以及新墨西哥。该公司拥有权益的加工厂有16座,天然气集输管线约27000公里。1996年该部门销售额为17.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资产11.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净利润1.44亿美元,超过前三年的净利润总和。1998年的低油价也使得公司的天然气采集、处理和销售(GPM)利润受到冲击。由于天然气液价格下降,GPM净经营收入从1997年的9200万美元下降到4700万美元。
炼油、销售和运输
1996年该部门销售额95.76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了19.1%。资产28.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8.6%。净利润0.71亿美元,比 1995年增长77.5%。炼油能力1725万吨/年,炼制原油1645万吨,销售油品3354万立方米。公司在美国26州销售油品,有6900个加油站,拥有遍布全美的750个航空燃料批发站。菲利普斯的汽油销售量占美国市场的3-4%。公司还拥有2.1万公里长的原油和成品油管输系统。公司拥有得克萨斯州博格和斯威尼及犹他州伍兹克罗斯等三座炼厂,在英格兰Teesside(蒂斯德)炼厂占有50%的股份,为美国第17大炼制商。
1998年尽管汽油价格和炼油利润较低,但公司炼油、销售和运输业务的净经营收入还是从1997年的 1.61亿美元增加到1.71亿美元。此成果的取得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和炼厂产量提高,另外也是由于成功地增加了在市场快速增长的西部各州的销量。 1998年公司赢得了供应者杯,该项荣誉是美国石油商联合会颁发给国内最大的油品供应商的。
1998年公司正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协商在该公司位于德克萨斯州Sweeny炼厂建设焦化装置的合作协议(五五分成),该装置用于提高重油等级。一旦该装置完成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将为该炼厂提供16.5万桶/日的重油。
1998年公司正在修建Standish 管线(从俄克拉何马的Cushing至堪萨斯的Wichita,全长148英里),该管线是从海湾沿岸输往中西部市场的成品油管道。
1998年10月,公司与Ultramar Diamond Shamrock 签署了组建炼油、销售和运输的独立公司的意向书。尽管公司对一些关键条款仍有分歧,但最终讨论将于1999年3月结束,无论讨论的最终结果如何都不会改变公司扩大炼油、销售和运输业务的计划,包括通过合资和联合的途径。
化工产业
1996年该部门销售额38.83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10.2%。资产28.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6%。净利润2.73亿美元。该公司主要以凝淅油为原料生产石化产品。产品主要有乙烯、丙烯、聚乙烯、聚丙烯、K树脂Ryton(聚苯硫醚)工程塑料、环已烷、对二甲苯、专用化学品和塑料管材等。1996年生产乙烯117.45万吨、聚乙烯92.98万吨、丙烯19.0万吨、聚丙烯14.84万吨、对二甲苯28.24万吨、环二烷76.78 万立方米。该公司是美国高密度聚乙烯及管材和环乙烷的主要生产厂家之一。该公司也是美国最主要的丙烷的生产和供应厂家之一。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休斯顿、斯威尼和博格有三家化工厂,另外在波多黎各、新加坡和比利时拥有化工厂。尽管美国经济增长强劲,公司的化工业务仍受到能力过剩的困扰。加之亚洲经济急剧下降,化工和塑料产品需求疲软,更加剧了公司化工业务的压力。由于公司两种产量最多的产品乙烯和聚乙烯利润较低,1998年公司化工业务经营净收入从1997年的2.72亿降至1.52亿美元。
1998年,菲利普斯公司投资40%的上海金菲利普斯聚乙烯厂投产,加上新加坡聚乙烯厂的扩建使公司成为中国和其他亚太国家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者。
公司计划与卡塔尔国家石油公司合资建设石化厂以便进入亚洲、非洲、欧洲和中东市场。该计划可能于1999年晚些时候开始,于2002年下半年投产,在该项目中公司将持股49%,但截止到1999年年初该项目尚未获准。
技术服务
从长远看很明显,技术将是提高竞争能力,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菲利普斯公司在世界各地都有三维地震技术、储量管理技术、海上平台设计与建设、烃处理和其他技术方面的专家。为了持续保持公司领先地位,1999年初公司合并了其工程、研究和开发部门,以便推动最新技术的加快应用,直接解决公司的上游、下游经营中所遇到的问题。公司在作业集团中建立研究和工程机构,在作业期内更好地发挥技术支持的作用。该公司负责上游技术和项目开发的高级副总裁Bob Ceconi认为:公司在各技术领域都有好的技术专家,要使他们的工作更紧密地与生产单位结合,考虑全过程的优化问题,提供全过程的技术支持。强有力的计算机可以提供栩栩如生的地下油气构造图象,帮助确定最好的钻井位置,但需要科学家和计算机专家开发使用超级计算机的使用方法处理解释3维地震数据图象,公司已经有5种技术获得了专利,另外两种正在申请。公司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利用地震波型描述更详尽的地下结构图形和开发用于地震信息分析的实用计算机交互系统。公司将地质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储量工程师的知识更加紧密地结合以便更好地认识储量特征。公司正和另外5家公司合作研究用陶瓷材料从空气中分离氧的技术,分离的氧用于有效地将天然气转化成液态以便运输和处理成化工产品。公司正在通过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世界范围公司生产井产量、削减成本。公司雇员创造的MaxWell(知识管理程序)在钻井工作中尤其适用。公司从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全过程优化中获益非浅,与行业一般情况相比,公司此类项目工期缩短了 10%,经费节约了10%。
1999年年中公司要完成全公司的商业信息系统安装,以便改善公司与用户和供应商的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成本。新的系统还有助于公司解决2000年问题,避免出现因2000年问题造成的损失,平稳过度到21世纪。
美国的能源地缘政治格局
对于德国来说,在失去了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后,当务之急是找到一个新的供应商。
但是除俄罗斯以外,有能力为欧洲带去额外天然气供应的国家并不多,掐指一数,一是黑心供应商美国,一是世界杯东道主卡塔尔。
几经波折
德国副总理、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德国总理朔尔茨先后于3月、9月访问卡塔尔,目的都是为德国争取能源。
实际上,不只德国,许多欧洲国家正曾尝试以卡塔尔作为俄罗斯天然气的替代供应方。
卡塔尔天然气储量全球第三,更是世界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LNG年产量超过阿联酋十倍不止。
在二选一的情况下,饱受美国高价趁火打劫之苦的德国,自然找上了卡塔尔,但是卡塔尔的协议条款远远比美国苛刻。而且德国也有顾虑,卡塔尔要求的长期协议,一是在未来可能成为退出化石燃料的阻碍,二是长期存在着极大变数。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所以德国与卡塔尔的谈判顾虑重重,一拖再拖,直到中国都与卡塔尔签下了一份27年超长大单。实际上,现货市场目前的天然气交易价格大约是长期合同的三倍,所以其实做这个选择并没有那么难。
不知道是能源需求急迫,还是被中国的超级大单刺激,终于,德国终于签了,签了15年——2026年起,卡塔尔将向德国每年供应至多200万吨液化天然气,协议期限至少15年。
签是签了
对于卡塔尔来说,这是与德国的第一份长期液化天然气供应协议,是卡塔尔密切世界联系的其中一步。
对于德国来说,这份协议是未来能源供给的保障,是经济社会稳定的保障。
因为曾经半数以上天然气供应来自俄罗斯,所以在俄乌冲突发生后,德国的天然气供应遭到了严重影响,民生、农业,特别是德国引以为傲的制造产业——因为能源上涨甚至紧缺,一些制造业不得不搬离德国,迁移到供能充足的地方。
所以哈贝克直呼,能签下这个协议真是“太棒了”,并且表示卡塔尔“并非德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唯一供应商”。
这就解决了德国的燃眉之急了?
值得划重点的两点:第一,与卡塔尔能源公司签署15年能源合作协议的,是总部位于美国的康菲能源公司,这份协议需要通过中间商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实施,再转卖给德方,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依旧是由美国掌控着德国的能源供给,4倍高价售卖的情况可能还会发生。
第二,可能到中国为止,卡塔尔结束了2026年以前的长期订单,所以德国这份协议是从2026年开始实施的,那么2023年、2024年、2025年呢?德国靠什么来解决眼下的危机?
哈贝克没有透露协议的进一步细节,反而雄心勃勃地为德国规划到2045年实现碳中和,30年代中期就该限制天然气使用规模。
德国正在建设5个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预定接收卡塔尔液化天然气,但是德国把能源命脉从俄罗斯转放到美国手里,靠不靠谱,还会不会再次危机,不好说。
BG是什么牌子
美国历届政府都把能源安全作为美国贸易和外交政策的重点。美国为保证能源供应安全,加强同加拿大、委内瑞拉、墨西哥等美洲产油国的贸易关系,主张建立北美与拉美统一的能源安全网。美国重视同海湾产油国的国际合作,加强开发里海和俄罗斯的石油资源,并加强同西非国家的油气合作。总之,加强全球合作,强化美国能源安全是美国能源地缘政治战略首要考虑的问题。
据报告,美国各种能源都能自给自足,惟独缺少石油。美国历届政府把能源安全放在美国对外贸易和外交政策的首位。美国的能源和经济安全不是孤立的,它同国内和国际能源供应紧密相连。因此,美国不断加强全球联盟,加强同盟国的贸易关系,而且同主要产油国进行深入对话,并加紧开发西半球、非洲、里海和其他石油储量丰富的地区。
为保证美国继续从国外获得石油资源,具体地缘政治战略如下:
1.加强同加拿大、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等美洲产油国的贸易关系
加拿大、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和墨西哥是美国四大石油进口来源国。2000年,美国从这四国进口的石油占当年美国石油总进口量的55%。在这四大石油进口国中,有三个国家属于美洲地区。
美国支持北美能源架构,作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字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增加石油产量有助于提高北美地区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
委内瑞拉是美国重要的炼油商和汽油供应商。美国很重视同拉美重要产油国委内瑞拉之间的能源合作,主张建立北美与拉美统一的能源安全网。美国在委内瑞拉能源部门的投资增长,特别是重油方面的投资,提高了委内瑞拉发展目标和与世界能源市场同步发展的能力。委内瑞拉正准备开放天然气部门,以及目前正在讨论的双边投资协议会增加美国的投资。目前,委内瑞拉的石油工业正与美国市场形成一个整体。
2.加强同海湾产油国的关系
除美洲国家外,中东将首先成为美国全球能源政策焦点。中东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储量的67%,其大部分在海湾地区。报告估计到2020年海湾地区的石油供应量将占世界石油供应总量的54%~67%。美国历届政府强调,海湾地区是美国根本利益所在,是美国对外政策优先关注的焦点。为此,美国将保持与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联酋、也门等国家保持友好外交关系,并利用这些国家的能源部门向国际资本市场开放的有利时机增加投资。对于伊拉克、伊朗,美国则采取在政治上打压、在经济上制裁、在军事上不断袭击伊拉克的行动,目的就是为安全获取中东地区的油气提供坚实的军事保障。
此外,美国希望与产油国共同努力,对全球石油市场具有导向性的数据,提高透明度、及时性和准确性,改善数据质量和市场效率,避免油价出现剧烈的波动。
3.加紧开发里海和俄罗斯的石油资源
里海地区被称为“冷战时代封存下来的宝贵财富”。冷战后,由于滨里海地区的国家增多,新的政治格局还未形成,也就成为油气地缘政治的真空地带。截至2000年1月1日,里海地区的4个国家共拥有剩余石油储量760亿桶当量,超过西欧600亿桶当量,约为中东地区剩余石油储量的1/9。据预测,里海地区的石油产量将由2000年的132.4万桶/日上升到2015年的397.2万桶/日,天然气产量到2010年将达到3.17亿立方米/日而跃居世界首位。因此里海地区将是21世纪世界能源的新希望。作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的美国当然不会轻易放过开发世界新能源基地的机会。
同时,里海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非常重要,著名的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曾经指出该地区是“枢纽区”和“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并断言:“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能主宰世界。”布热津斯基对该地区的重要地缘战略地位也作了很高的评价。美国介入该地区还有其现实考虑:首先,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及以其为首的北约的实力迅速增长,但其进一步东扩必将遭到俄罗斯鱼网破式的抵抗,因此美国有意以土耳其为“桥头堡”,从阿塞拜疆经过里海横贯中亚,然后从中亚地区向北经南高加索直指俄罗斯“心脏”。这种迂回包抄的“东扩”(这里仅仅是指北约势力范围的东向扩展)方式比直接东扩遇到的阻力要小得多,但对俄罗斯的威胁却更大,是一种更巧妙的东扩形式。其次,美国控制里海(中亚)地区,向北可以逐渐向俄罗斯境内不断渗透,甚至有可能将俄从中间肢解为欧洲和亚洲两个部分;向南可以压制伊朗、阿富汗,甚至实现同其在中东的军事基地和石油供应源的地区连接,向东可以影响中国获取里海地区石油的努力,并威胁中国西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为此美国在里海地区采取了积极的外交攻势,主要表现为:
(1)积极促成美国大石油公司到里海地区抢滩登陆,在经济上挤压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据哈萨克斯坦经贸部统计,截至1996年,外商与哈签订的100亿美元投资协议中,美国公司占了34%,而俄罗斯所占的比例还不到10%。截至1999年,美国公司同该地区有关国家签订的投资合同总额已达到200亿~300亿美元。仅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为开发田吉兹油田与哈签订的为期40年的协议,投资金额就高达200亿美元。为了促成这些投资,美国政府不惜向该地区提供大量经济援助。另一方面,美国政府不停地出面疏通各方面关系,甚至专门为此成立了一个跨部门的“里海能源工作小组”,负责处理该地区的能源外交事务。该小组由国家安全委员会直接领导,其主要协调人一般由和国务卿的特派代表担任。
(2)加强同该地区有关国家的军事联系,逐步消减俄罗斯对该地区安全问题的传统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不断努力将中亚国家纳入西方主导的安全框架之内。1995年以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出台后就相继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签署了框架协议。另外,美国政府还积极支持中亚国家建立独立于俄罗斯和独联体框架之外的集体安全机制。B.美国军政要员频频访问中亚国家,进一步密切同这些国家的军事联系。C.军事援助明显增加。2000年对哈国军事援助1000万美元,对乌援助近1亿美元。此外,美国还为哈国培训大量中高层军官。D.联合维和军事演习逐渐制度化。冷战结束以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同里海地区的实质性军事联系,美国不断强化同有关国家的联合军事演习活动。1995年至2000年,美国同该地区的国家举行了五次联合军事演习,目前已经逐渐制度化、经常化。
随着美国对里海地区的全方位渗透,其在该地区的影响逐渐扩大。军事影响的扩大既有利于美国大公司对该地区石油资源勘探开发的投入,又可有效预防不利于石油开采和输出的地区性危机的发生。即使发生了危机,其与该地区现有的军事联系也有利于保证危机情势下的美国公司及使馆人员的安全,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不断扩大的军事联系对俄罗斯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压力。
(3)围绕里海法律地位问题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以期为本国大石油公司早日进入该地区铺平道路
里海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阿富汗和伊朗之间的世界上最大的封闭水体。冷战期间由苏联和伊朗共同开发,几十年来一直相安无事。冷战结束以后,其沿岸国家增多,这里成为油气地缘政治的真空地带,关于里海法律地位的争端也随之而起。目前,各方争论的焦点是里海到底是海还是湖,这实质上是对里海进行彻底划分还是由沿岸国家共同使用的问题。根据国际法,如果里海是“海”就可以由沿岸国家进行分割,如果是“湖”则只能作为共同财产由沿岸各国联合开发利用。在这场争论中,哈、土、阿认为里海是海,主张将其进行彻底划分,俄、伊则认为里海是湖,沿岸国家应杜绝采取与里海的矿产资源开发和勘探有关的一切单边行动。因为只有尽快将里海按国家地理位置原则进行划分,使每个沿岸国家都各自拥有其中的某一部分,外国公司(当然包括美国公司)才有可能与这些国家签订相应的协议,从而进入里海地区开发石油资源。因此,美国支持哈、阿、土,并亲自为哈、阿谋划同俄罗斯谈判的方针和策略。另一方面,美国坚决反对俄罗斯的立场,不断向俄施加压力,并以断绝对俄投资为要挟,最终迫使俄做出重大让步,同意先就里海沿岸45海里进行划分,其他部分由各国共享。虽然,里海的法律地位问题尚未最终解决,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在解决这一纷争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4)积极影响里海油气资源外输管道的走向
里海没有直接出海口,其油气资源只能通过陆路外运,而管道运输无疑是最佳选择。目前该地区的外输管道共有3条,其中有两条都经过俄罗斯领土,且年久失修,运力有限,无法满足将来大规模运输的需要。再加上俄罗斯借此向该地区有关国家索要高额过境费并施加种种压力,导致哈、阿、土决意要摆脱俄罗斯的控制。因此新的外输管道方案陆续出台:
北向方案:
1)从哈萨克斯坦的田吉兹油田到俄罗斯新罗西斯克;
2)将克罗地亚的输油管道升级换代,然后将其与已有的经乌克兰的末扎巴管道相连。
西向方案:
1)从巴库经格鲁吉亚直到土耳其的杰伊汉港;
2)从里海经阿塞拜疆、格鲁吉亚、黑海、保加利亚、马其顿到达阿尔巴尼亚在亚得里亚海的郡拉斯港口(即巴尔干石油管线)。
南向方案:
1)从哈萨克斯坦经伊朗到波斯湾的哈奈克岛;
2)从土库曼斯坦经阿富汗抵达巴基斯坦。
东向方案:向东铺设一条经中国到太平洋的石油管道。
在上述众多方案中,美国明确表示反对经过俄罗斯的北向方案。南向方案由于美国对伊朗和阿富汗的制裁也变得希望渺茫。美国倾向于支持西向方案,其中1)号方案由于美国的极力支持已经准备开工建设。美国的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要让里海油气资源绕开俄罗斯向外运输,从而把长期以来由俄罗斯把持的里海地区油气资源控制权逐步掌握到自己手中。
美国在里海地区的能源外交努力及因此而引发的新一轮里海油气资源争夺与开发热潮必将对21世纪的世界能源市场的稳定与可预测性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对大国关系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另外,布什政府对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俄罗斯探明石油储量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5%,是世界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2000年,俄罗斯石油和液化天然气产量达到670万桶/日,石油产量比上年增长7%,为苏联解体以来的首次增长;石油出口量达到420万桶/日。俄罗斯的天然气也很丰富,占世界总储量的33%。虽然美国对开发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兴趣浓厚,但积极性大大低于对里海资源的开发,主要原因是对俄罗斯的投资环境不满。因此要求俄罗斯当局加强基础建设,稳定政局,改善投资环境,并执行产量分享协议。
4.加强与西非国家的油气合作
西非将是美国油气进口增长最快的来源之一。尼日利亚2000年向美国出口90万桶/日石油,预计今后10年产量将从2000年的210万桶/日增加到500万桶/日。美国参与的安哥拉海上石油产量增长迅速,2000年安哥拉向美出口30万桶/日石油,预计今后10年向美的出口量将会翻番。
美国积极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西非国家发展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设施建设,特别是新的地区性天然气管网和电网。美国进出口银行等组成的财团在西非建设的天然气管道长161英里(1000公里),从陆上和海上将尼日利亚和贝宁、多哥和加蓬连接起来。
美国政府也已经要求国际贸易组织成员国开放一切能源领域。
5.加强美国海军的实力,确保美国石油海运线的安全
美国的海军建设除了是保障美国国土及其盟国不受侵犯之外,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确保美国国际贸易,特别是石油贸易的运输海运线。
20世纪,美国外交政策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中东由此向太平洋和大西洋伸展的运输展开的。一战以来,美国对威胁到其石油贸易海运线的事件都是采取政治,特别是军事手段来解决的。
BG是美国的一家汽车石化添加剂生产公司,创建于1971年。自1971年美国BG公司(BG Products Inc.)在堪萨斯州威齐塔市(wichita,kansas)成立后,就本着品质第一,研发领先的理念,
随着世界汽车科学工业的发展,以及汽车发动机因为针对环保严厉要求而改变设计,针对产生的问题,不断的去研发改进解决,如今已经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汽车石化添加剂生产厂家。
扩展资料:
历史:
2006年开始巴西石油公司在巴西的Santos Basin找到了一系列大型和超大型油田,国际石油公司蜂拥而至。而BG在1995年就已经进入巴西,拥有除本土公司以外最大的和最好的资产组合。2010年前后澳大利亚进入了LNG的疯狂,
BG在2008年开始就已经进入Queensland Curtis LNG——世界上最早的产煤层气用于液化出口的项目。2011年前后,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近海发现了大量的气田,
而BG 2010年进入以来已经在坦桑尼亚勘探发现了15万亿立方英尺(tcf)气田,而且依托自己的LNG经验稳稳地把着未来投产LNG的主导权。
BG基本以一年发现两个以上5亿桶储量的油田的节奏扩张着自己的权益储量。
百度百科——BG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